高達99.5%的40歲以上成年人體內攜帶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

帶狀疱疹是由同樣可導致水痘之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,VZV)所引起的疾病[2],如果你曾經感染過水痘,那麼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會潛伏在你的神經系統中,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可能重新活化,引發帶狀疱疹。得到水痘後即使痊癒,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仍會以沉睡的型態持續存在於神經系統,一旦免疫力降低病毒就可能再次活躍,並沿著感染過的神經末梢往外擴散,引發帶狀疱疹的症狀[2]年齡是產生帶狀疱疹的重要風險因素,隨著年齡的增加,人體免疫系統功能逐漸下降,也就越容易引起帶狀疱疹。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(CDC)報告指出,高達99.5%40歲以上成年人體內攜帶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(VZV)[3]。另外患有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能增加帶狀疱疹的風險[4]

家醫學會「成人預防接種建議時程表 2023

高達99.5%的40歲以上成年人體內攜帶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

帶狀疱疹症狀通常會出現在身體的一側

  • 帶狀疱疹最常見於一至兩個相鄰的皮節出現皮疹。這種皮疹常出現在軀幹上的一個胸椎皮節區域,或者在臉部,通常不會跨越身體的中線。這種皮疹通常是疼痛的發癢的,或者有刺痛感[5]

  • 皮疹會逐漸形成水泡聚集,新的水泡會在3至5天內持續形成,接著皮疹逐漸乾燥結痂。皮疹通常會在2至4週內痊癒,但可能會出現永久性的皮膚變色和疤痕[5]

  • 皮疹出現前幾天,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:頭痛對強光敏感(畏光)不適感[5]
    帶狀疱疹有治療黃金期,因此對前驅症狀有所警惕才得以將傷害降到最低。

帶狀疱疹的症狀通常會出現在身體的一側

72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為首要任務

帶狀疱疹所導致的單側皮節分布皮疹,通常可於24週內消退[6]。患者於發病後72小時內接受抗病毒治療可顯著縮短症狀持續的時間[7]。若發作後72小時才給藥,則療效有限[7],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。

帶狀疱疹的常見治療方式,包括口服抗病毒藥、止痛藥和局部外用藥物等,可幫助緩解痛楚與加速痊癒。治療期間,應注意保持良好個人衛生,避免傷口感染。

帶狀疱疹的常見治療方法[8],[19]
治療方法說明
抗病毒藥物有幾種抗病毒藥物 : Acyclovir、Valacyclovir和Famciclovir,可用於治療帶狀疱疹,縮短疾病的持續時間和減輕病情嚴重程度。72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為首要任務。
外用藥膏若不慎把水泡弄破,醫師會建議塗抹藥膏來緩解疱疹的傷口。
消炎止痛長疱疹時會相當疼痛難耐,醫師會評估後給予適當的止痛藥緩解疼痛,但患者應注意不要超量使用。
併發症治療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可能會引起併發症,例如神經痛或眼部感染。如有需要,可以使用藥物進行治療。
保持皮膚清潔和乾燥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感染的皮膚部位需要保持清潔和乾燥,避免感染加重。[20]
適當休息在治療期間,患者應該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疲勞和壓力,這有助於加快康復。[12]

容易感染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

  • 50歲以上[5]

  • 感染過水痘或帶狀疱疹[5],[9]

  • 罹患慢性病(如:三高)[4]

  • COVID-19確診者[10]

  • 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大者[11],[12]

  • 免疫不全者[5]

 

帶狀疱疹高危險群為50歲以上的族群,年紀越大罹病機率越高,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2008年臺灣的數據指出,相較小於50歲的人,50~64歲的患病機率為2.8倍,65~74歲為3.6倍,75歲以上更高達3.8倍[13]。除年齡外,若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、腎臟病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,或者是免疫力低下、患有自體免疫疾病、癌症等,也都屬於高危險群[14],[15]。根據近期觀察,50歲以上成人感染COVID-19後,誘發帶狀疱疹的風險也會增加約15%[10]

民眾可以根據自身風險與需求評估,和醫師討論,選擇適合自己的預防方式。

帶狀疱疹高危險群為50歲以上的族群

高風險族群應積極預防帶狀疱疹

除治療外,預防帶狀疱疹同樣重要。在台灣,自2004年1月1日起,出生滿一歲的幼兒即可免費接種水痘疫苗[16],換言之,2004年之前出生的成年人,可能因為缺乏接種水痘疫苗,導致病毒潛伏在身體神經節中的風險極高

以下提供大家一些預防帶狀疱疹的方法:

  • 提高免疫力:免疫系統的健康對於預防帶狀疱疹很重要!維持健康生活習慣,如多吃水果蔬菜、常運動、睡眠充足、減少壓力等,可以提高免疫力,降低疾病風險。
  • 維持良好衛生習慣: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也可預防帶狀疱疹。勤洗手、避免接觸病人曾使用過的物品或表面等,都可以減少病毒傳播。
  • 接種疫苗:預防勝於治療,建議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施打疫苗!

民眾可以根據自身風險與需求評估,與醫師討論,選擇適合自己的預防方式。

高風險族應積極預防帶狀疱疹

得過帶狀疱疹還是有可能再次發作!

帶狀疱疹是因潛伏在體內的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再活化(reactivation)所導致,而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無法被人體所消滅,因此帶狀疱疹有可能會復發。根據美國跟韓國的資料庫研究,復發的發生率甚至比初次發作還來的高。因此,得過帶狀疱疹並無法保護病患免於再次發作[17],[18]

50歲以上及高風險族群之民眾,可從日常生活中積極預防帶狀疱疹,或諮詢專業醫師了解更多帶狀疱疹相關資訊!

帶狀疱疹可能復發

參考資料

1. Harpaz R, et al. MMWR Recomm Rep. 2008 June;57(RR-5):1-30.
2. Gershon AA, et al. Nat Rev Dis Primers. 2015;1:15016.
3. 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. MMWR. 2008 May;57(RR-5):1-30.
4. Joesoef RM, et al. Mayo Clin Proc. 2012;87(10):961-7.
5. https://www.cdc.gov/shingles/hcp/clinical-overview.html (Accessed Aug 2023)
6. Weaver BA. J Am Osteopath Assoc. 2009;109(6 Suppl 2):S2-6.
7. Johnson RW, et al. BMC Med. 2010;8:37.
8. Saguil A, et al. Am Fam Physician. 2017;96(10):656-663.
9. Kim YJ, et al. J Korean Med Sci. 2019;34(2):e1.
10. Bhavsar A, et al. Open Forum Infect Dis. 2022;9(5):ofac118.
11. Chung WS, et al. Medicine (Baltimore). 2016;95(11):e2195.
12. Schmidt SAJ, et al. Br J Dermatol. 2021;185(1):130-138.
13. Lu WH, et al. BMC Public Health. 2018;18(1):369.
14. Marra F, et al. Open Forum Infect Dis. 2020;7(1):ofaa005.
15. Chen SY, et al. Infection. 2014;42(2):325-34.
16. https://www.cdc.gov.tw/Category/ListContent/4T8vDeSxOpmz0ILvF_D8Yw?uaid=m4EV_PCwRvTA6tYEBQdlCQ (Accessed Aug 2023)
17 Tseng HF, et al. J Infect Dis. 2020;222(5):798-806.
18. Kim YJ, et al. J Korean Med Sci. 2019;34(2):e1.
19. 帶狀皰疹如何治療與預防.pdf (Accessed Aug 2023)
20. https://www.wihb.scot.nhs.uk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1/Shingles.pdf (Accessed Sept 2023)

This website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.
NP-TW-HZU-WCNT-230007 | Date of preparation: Aug 2023
請立即諮詢醫師,了解更多疾病相關資訊

內容目錄

使用我們的服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政策。了解更多